冷凍保存的迷思
許多消費者喜歡購買溫體肉,認為便宜方便也較新鮮,但台灣多數地方法規考量衛生安全,明訂禽畜必須在合法屠宰場屠宰,而屠宰大多在半夜進行,此期間若無冷藏保存將肉品直接放置於常溫環境,生菌繁殖速度可能是冷凍肉的百倍,持續放置常溫超過2小時,就可能變質,食用有很高的健康風險。
也有很多長輩總是認為食物以冷凍的方式保存,就能鎖住食物的新鮮及延續它的壽命,甚至也認為食物只要放進冷凍庫就不會壞,但這樣的觀念是錯的,其實每個食品都有它的期限,並非放置冰箱就不會壞掉。
冷凍肉品購買時所須注意事項
在超市買進冷凍肉,請務必留意商品標示的保存期限,除了認明肉品的相關標章外,也應儘量選日期比較近的。如果消費者在購買肉品時發現肉色深暗脂肪變黃、血水多、肉色變白或打開後發現異味,那就意味著陳列太舊或溫度控制不佳,鮮度不佳,建議直接跟商家反應。
以最常見的例子來說,美國雞腿都是冷凍進口來台的,因為屠宰後會用超低溫急速冷凍法保存,包裝後並用遠洋冷凍貨櫃運至國外,船運時溫度保持在-20℃的低溫,確保雞肉鮮度。而賣場也在陳列櫃上標示「冷凍肉解凍」,解凍美國雞腿的肉色顏色粉紅,骨髓呈鮮紅色,仍維持良好的鮮度。
冷凍肉品的期限
基本上肉類可以儲存的時間跟大小塊有關,越大塊的肉可以保存越久,例如整隻雞可以冷凍保存1年;相反的,越小塊的保存時間就會比較短暫,例如雞絞肉的冷凍保存期限大約是3到4個月。
根據美國食藥署(FDA)資料,新鮮的肉排可冷凍保存6到12個月;排骨可冷凍4到6個月;如果是絞肉或動物其他部位,僅可冷凍保存3到4個月。
每逢過年過節,生鮮肉品及海鮮總是會將冰箱塞滿滿。一般魚類放冷凍庫可保存6到8個月,但如果是脂肪含量較高的魚類,冷凍保存期限只剩2到3個月;至於蝦子、扇貝、小龍蝦、魷魚等海產類,建議冷凍不超過3到6個月。
文/社團法人中華食品安全協會